曾经作为锂电池行业的明星企业,德赛电池凭借与苹果的合作关系迅速崛起。然而推荐股票配资,随着“果链”红利逐渐消退,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,德赛电池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——苹果依赖症严重侵蚀利润空间,储能业务转型艰难,内部管理问题频出,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劳资纠纷。这些问题不仅拖累了公司的业绩表现,也引发了外界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质疑。尤为讽刺的是,德赛电池在劳务管理上的种种不当行为,仿佛将员工视为可以随意压榨的机器零件。
德赛电池自2008年起成功切入苹果产业链,并于2011年从欣旺达手中抢下了苹果电池PACK供应大单,此后十余年保持稳定业务结构及业绩增长。然而,这种深度绑定带来的并非全是好处。尽管德赛电池每年从苹果获取超过50%的营收,但利润率却极其微薄。毛利率从2011年的20.45%跌至2023年底的9.13%,远低于同行水平。与此同时,竞争对手欣旺达通过多元化战略,在动力电池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,进一步拉开了与德赛电池之间的差距。
意识到消费类锂电池市场的饱和以及利润率下滑的压力,德赛电池试图通过进军储能领域实现转型升级。自2021年起,“储能”成为了公司发展战略中的关键词之一,并投入巨资建设产能高达20GWh的储能电芯项目。然而,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及自身产能爬坡速度较慢等原因,该项目并未能如期带来预期收益,反而造成了1.68亿元的亏损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德赛电池获得配股融资后,并未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扩大生产,而是将其投入到理财中,这无疑让外界对公司未来的决心产生了怀疑。
德赛电池惠州工厂实行了一套堪称“现代酷刑”的加班制度: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,每周无休,周日需义务加班但不能打卡。更有甚者,员工若拒绝加班,则会被认定为“旷工三天”,并倒扣工资。企业玩起“自愿加班承诺书”的把戏,把强制加班伪装成员工的选择,钻了《劳动法》第41条的空子,把违法的锅甩给劳动者。
数据显示,在珠三角制造业的劳动仲裁案件里,只有29%的劳动者能完整提供加班证据,最后拿到的赔偿平均只有诉求的43%。这说明劳动法在执行上有大问题,举证责任倒置没落实,劳动监察部门执法动力不足,企业违法的成本低得可怜。
当工人走投无路打通过网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,劳务公司人员致电威胁删视频,甚至人肉其亲属隐私信息,公开曝光并骚扰。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员工个人权利的践踏,更是对法律尊严的公然挑衅。
图片
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推荐股票配资,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,是无数工人用汗水和心血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。然而像德赛电池这种行业领军企业却带头做出了坏的表率,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。只有当每一位工人的付出都受到尊重,每一份劳动权益都得到切实保障时,我们才能进化为制造业强国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免费股票配资网_股票配资导航_股票安全配资观点